德黑兰

今天,为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疯狂打call

发布时间:2017/8/23 9:25:10   点击数:

战乱、偏见、激进、石油,这是我们听过的最多关于伊朗的印象。可是,越有偏见越神秘,不是么?

如来到了伊朗,你会发现,这里便是现实中的“一千零一夜”。五彩斑斓的波斯地毯,热闹非凡的巴扎集市、热情的当地人……

伊朗伊斯法罕古老的皇宫有着非常巧妙的传音设计,随便说句话,很远的房间都能听到。

伊朗文化印证着伊朗的发展历史,精湛的手工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但对于中国石油人来说,伊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曾经有童鞋问过小编:“去过伊朗吗,那里是不是在地上插个管子就能流出石油?”这位童鞋虽然想象力过于丰富,但伊朗的石油确实十分丰富。恰巧伊朗地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近年来中国和伊朗在石油、化工、交通、水利和通讯等领域合作日益加深。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来到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体验员工生活

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地面工程项目位于伊朗西部与伊拉克边境,地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伊朗分公司与伊朗当地公司江汉帕斯工程建设公司(JECC)成立联合体,联合投标,于年2月18日合同签订,合同额7.35亿美元,一期产能为原油7.5万桶/日,天然气百万标准立方英尺/日。

因为石油,让中国石油员工与这个弥漫香料和硝烟味儿的中东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项目所在位置

伊朗北阿油田地面工程原油处理装置全景

整个项目用地处于两伊战争交战地,战争所留下的未爆炸物、地雷等时有分布,安全风险大;项目集输系统点多面广,且全部处于联合国认定的重点湿地保护区,环保要求极高。但他们最终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赞赏和肯定,伊朗环保部为项目颁发了环保奖,这是伊朗政府近年来给予对外合作项目颁发的唯一环保奖。

投产至今,已稳定安全生产多万桶合格原油,为推动西方制裁下的伊朗当地经济发展及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要为伊朗北阿扎德甘油田疯狂打call!

和小编一起走进北阿扎德甘油田CPF。

北阿扎德甘油田CPF的初建模样

年10月28日竣工的CPF油田地面工程

生产出的第一瓶油

遭遇大风沙是家常便饭

员工自制的防蚊、防沙尘神器

和当地员工其乐融融

从与阿瓦兹初相识,再到爱上阿瓦兹,这样的感情从一个员工的只言片语中就能感受到。

▲向上滑动

阿瓦兹北阿营地附近一片很大的保护湿地,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禽畜相融的景象。

阿瓦兹位于伊朗西部,卡伦河畔,胡齐斯坦省省会,临近伊拉克,是伊朗西部重镇。作为著名的石油城,两伊战争的主战场,阿瓦兹是世界最热城市之一,这里常年炎热,每年7月,平均温度45摄氏度以上。春季大雨滂沱、水漫陆地;夏季高温酷热、焦金流石;秋季沙尘泛滥、蚊虫肆虐;冬季野火四起、狼烟笼罩。

虽然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在这片热土上却驻扎着一批中国的铁血男儿。他们是伊朗分公司北阿扎德甘油田地面设施开发项目的员工们。每个到伊朗北阿工作的员工,要从北京乘机十个小时左右到德黑兰,再从德黑兰飞到阿瓦兹。

员工每天下班后可以在营地打打篮球,在库房走走步,在活动室打台球、看看电视。虽然这种“禁闭”生活很清苦,但行管后勤工作还是很给力的,食堂变着花样给员工做美食。后勤人员走遍周边市场,买回最好的食材做给大家吃。螃蟹大虾成了这里家常菜,牛羊肉、瓜桃果李屡见不鲜。

中方员工和伊朗当地雇员共用一个食堂,两种格格不入的饮食文化在这里上演着“大杂烩的味道”。不过伊朗当地雇员永远搞不懂为何一锅浆水能做成豆腐,中国员工也搞不懂为何伊朗人喜欢把西红柿烤着吃。

——郑守敏《爱上阿瓦兹》

伊朗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国家,不容易接受外来文化。观念的差异,习惯的不同,要让伊朗人心服口服可不容易,中方员工凭什么本领让伊朗员工翘起大拇指?中方员工靠什么秘诀抒写了成功合作的传奇?欢迎大家来阿瓦兹北阿现场一探究竟。也许来了,你就会找到答案,也会爱上这片热土。

来源

中油工程

责任编辑

宋清海

END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发自中国石油,







































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32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