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经济 >> 老王咸淡一个陌生的国度
明天,我要去伊朗,来一番阅读与行走。这几天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点忐忑不安,又有点热切期盼……
忐忑不安的是,像这样的阅读与行走,我是第一次。首次参加一个富有生气的团体去一个陌生的国度。以前到过一些国家,基本是围绕着商业考察、商务谈判以及专业领域的一些事项,主要是和同事、助手作伴出行。而这样的活动很适合我,在这个年龄还是应该不断求知、开眼界。
去伊朗,我是热切期盼的,主要是知之太少,有一种探密的心态。对雅利安人、波斯文化、伊斯兰教等,应该有个启蒙式的了解。说个笑话,我曾经把德黑兰当作一个欧洲城市,感觉这个城市的名称很美,比较洋气,不太像是西亚国家城市。.那些地区的城市名称一般是很土的,像巴格达、坎大哈什么的。
对伊朗的了解确实太少,历史地理知识有限。印象中就那么几件事。
二次大战末期,有著名的德黑兰会议。罗斯福、斯大林以及丘吉尔三巨头在德黑兰开过会。我们的国民政府蒋大委员长没有被通知出席,会后听传达会议精神,为此老蒋大为恼火,有失面子,其实弱国无外交嘛。
后来已经工作多年,记忆犹新的是,年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巴列维国王出走美国、病死他乡。精神领袖霍梅尼回来,实行的是“政教合一体制。我看过“逃离德黑兰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那个年代,六个美国外交官以假冒加拿大电影摄制组名义如何逃离德黑兰的真实故事,整个情节惊心动魄。那疯狂场面比我们“文化大革命初期还过分。
再有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期间的“两伊”战争,就是为了教派和领土之争,加上两个“超级大国”从中“捣浆糊,打了八年,两败俱伤,旁人看了莫名其妙,就像打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群架。作为观众,我还是比较倾向伊朗的。因为,伊拉克好像和苏联比较好。当时,中苏关系交恶,尚未解冻。凡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思维方式就是如此简单。
此番去伊朗,很多朋友告诫我,要小心安全。有的好友劝告我,伊朗在打仗,那里恐怖活动严重。我想可能是“伊核”问题,美式宣传带来的伊朗形象。想当年,去耶路撒冷地区前,很多朋友劝说那里不安全、不去为好。结果到了那里,以色列犹太人和中国友好,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也和中国人友好,拿着个小旗子可以左右逢源。我想,此去伊朗也应如此。
伊朗阅读与行走,阵容是是强大的。这次由伊朗马汉航空汤总当领队,有了“保驾护航”的依托感。复旦大学历史系学识渊博又精通波斯文化的侯教授为文化学术顾问,不愁不长知识。“友朋会”掌门人张总压阵,融合整支队伍。张总贯通历史地理宗教国学艺术等领域,是个读书人。再加上队伍中藏龙卧虎,能人、强人、文化人不少,我想一定是个非常令人向往的旅行团体,同时还接交一些同道。
因为伊朗网络信号不好,明天以后朋友们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1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