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斯大林和冷战起源杨国华

发布时间:2020/10/24 0:33:16   点击数:
斯大林和冷战起源什么叫冷战?冷战什么时候发的?冷战是怎样发生的?所谓冷战,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其次是集团形态的对立;再次是对立而不是战争。冷战爆发时间是年3月到9月,有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杜鲁门宣言的发表(3月)与马歇尔计划(5月)的提出;二、苏联成立共产党情报局(9月)的成立。那么冷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我们需要梳理二战前后苏联与英美的关系。1、解散「第三国际」,向英美示好二战后期,斯大林与英美合作,标志性事件就是年5月25日突然解散了「第三国际」。这个「第三国际」是干什么的?它是列宁在年3月成立的,目的就是输出革命,在各国培养共产党。另外,你需要注意三个时间点:一是德国入侵波兰时间,即年9月1日,这标志着二战的爆发;二是德国入侵苏联时间,即年6月22日;三是诺曼底登陆时间,即年6月6日,这标志着英法美等国开辟了第二战场,大大缓解了苏联的军事压力。诺曼底登陆之前,德国的几乎全部兵力都用来对付苏联,斯大林压力很大,希望英法在德国的西面开辟第二战场,英法很犹豫,担心帮助苏联打败德国人后反过来再打自己,你苏联每天叫喊地要消灭资本主义,要解放全人类,叫人家怎么放心?就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突然决定解散「第三国际」。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的德黑兰会议,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英美苏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开会,讨论并商定由英法组织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解散「第三国际」,目的就是告诉西方国家,我们不再输出革命,加上「第三国际」的名声越来越臭,索性干脆解散了。二战爆发前,也就是年9月之前,这个「第三国际」已经陷入信任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太服从斯大林以及苏联的外交利益。我们先看看「第三国际」是怎么陷入信任危机的?年开始,希特勒崛起,斯大林担心德国对苏联构成威胁,开始跟英法接触,英法也担心德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英法苏三国主张共同对付德国。于是,苏联主持下的「第三国际」给各国共产党支部下令,要求他们与本国政府保持一致,说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才是真正的坏蛋。但是,英法苏之间并不完全信任,谈判久拖不决,为保证苏联西面防线安全,它必须控制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芬兰和波兰。这些条件,只有希特勒能给他,另外,在年5月,日本与苏联在诺门罕发生战斗,日本虽然战败,苏联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遂于年8月23日,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规定,德国不干涉苏联打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而且商定共同瓜分波兰。斯大林和希特勒商量好这个条约后,又通过「第三国际」发布命令给世界各国共产党,说法西斯其实也是社会主义,法西斯是好的,资本主义是坏的,最坏的就是你们各国的政府,于是各国共产党又转身去攻击自己的政府。仅仅两年后,希特勒掉转头来就收拾苏联,也就是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又通过「第三国际」下令,看来还是法西斯比较坏,你们还是去支持本国政府吧。这就造成「第三国际」在各国共产党那儿有了很不好的印象,就觉得你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所以解散也就势在必行。2、组建「联合政府」,向英美示好年5月25日,解散了「第三国际」,向英美示好,这还不算,在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开完德黑兰会议后,英法答应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继续向英美示好。仅仅十一天后,即年12月12日,斯大林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会见,签订《苏捷友好条约》。当时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侵占,贝奈斯总统流亡在英国,但捷克斯洛伐克是个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通过此举表示自己也可以跟资产阶级政府合作,是作给英美政府看的。斯大林还安排贝奈斯跟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见面,并告诉捷共,你们以后要支持他(贝奈斯),同时跟贝奈斯说,你也应该利用他们(捷共),他们很有能力如何如何。一战和二战,中间仅仅间隔了21年,怎样避免再次爆发世界大战,当时大国领袖的想法不完全一样。斯大林认为只有停止向各国输出革命,以便与英美合作,对那些已经出现并拥有相当实力的各国共产党,叫他们放下武器,加入政府,组成联合政府。丘吉尔的想法是划分势力范围,对战败国(德、意、日)的殖民地,看怎样划分。罗斯福的想法是这些殖民地能独立就独立,各个新兴国家纷纷成立,这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一时的真正原因。东欧的好些国家在年到年,建立了联合政府,共产党参与执政,但斯大林有自己的谋划,那就是他吩咐这些共产党,叫他们务必控制两个部门,一个是公安部,一个是国防部,其他的部门随便其他政党成员去干。在亚洲也一样,蒋介石答应斯大林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外蒙古独立,苏联取得在中国的「一路两港」(中长铁路、大连港、旅顺港)权益。背后的条件有三个:一是帮助蒋介石平息新疆叛乱(伊宁事变);二是承认蒋介石是唯一合法政府之领袖,决不支持中共;三是打败日本三个月后,从中国东北撤军,东北主权归还中国。美国是8月6日投了第一颗原子弹,苏联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出兵东北,同日,美国又投递了第二颗原子弹,8月10日,毛泽东命令共军立即进攻上海和南京,他以为苏联一出兵,中共至少能得到半壁江山,结果,毛泽东刚下了命令,斯大林就叫他停止行动,立马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要他跟蒋介石建立联合政府,这是重庆和平谈判的真正背景跟原因。我提醒你再次注意三个时间点,首先是开罗会议(.11.23-11.26),其次是德黑兰会议(.11.28-12.01),会见内奈斯并签约(.12.12).开罗会议时,丘吉尔、罗斯福、蒋介石,在开罗商讨如何对付日本,斯大林哪里去了?原来是斯大林不愿意跟蒋介石会面,他这个时候不愿意惹日本,自己正在跟希特勒作战,如果沾惹日本,怕再开战线,所以不跟蒋介石见面。开罗会议一结束,丘吉尔、罗斯福就跑到伊朗的德黑兰跟斯大林见面,中间就隔了一天,商量开辟第二战场,又十一天,斯大林就跟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贝奈斯签订条约,表示支持建立联合政府,作为回报,继续向英美示好。3、三国危机,引美国干涉斯大林在示弱或者向英美示好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出击的事情呢?有,可是,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引起英美的不信任,这就是伊朗危机、土耳其危机、希腊危机。A、伊朗危机伊朗危机是二战后,东西方之间第一次发生冲突。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伊朗,二战后,英、苏占领伊朗,但答应战后三个月撤军,但斯大林却想让伊朗人把油田租给自己,伊朗国王不同意,于是斯大林便煽动伊朗北部的库尔德人建立民主党,以争取自治。这个手法,斯大林曾经在中国东北干过一次,而且非常成功。当时斯大林出兵东北后,也是答应蒋介石政府,说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就撤军,结果又是要求这要求那的,比如想在战后参与东北的经济建设,要投资占股份,而且不允许其他第三国介入,蒋介石当然不愿意,结果斯大林就鼓动中共并帮助中共占据东北,同时还拆走了大量的工业设施,拆不走的就破坏。说到抢拆东北工业设施,我想起雷光汉在自传《苏联流亡记》中的一个片段,他在一间厂房里,有一天突然看到车床上赫然写着「满洲株式会社」几个中文字,年代为昭和十五年,也就是年的产品,文中说「大概是苏军从东北抢来的,三十年后苏联还把它当宝贝用。」在威胁伊朗的过程中,伊朗国王把此事报告给联合国,美国当时就威胁斯大林,48小时内必须撤军,否则,就向你投递原子弹。结果,斯大林在年3月2日撤军,到5月6日,军队全部撤走。他一撤,那些被他煽动起来的库尔德人就倒霉了,他给库尔德人说以后就靠你们自己了。没有斯大林的干预,库尔德人的暴乱迅速就被镇压了。苏联从伊朗撤军的同时,也从中国东北撤军,都是一个套路,只不过中共实力大一些,最后占据了东北,占据了有利地形与资源。B、土耳其危机引起英美怀疑的第二件事就是土耳其危机。俄国的对外军事战略就是要找到出海口,无论是对波罗的海沿岸,还是对黑海通往地中海及大西洋的通道,以及在太平洋沿岸的打算,都是这个思路。苏联的黑海舰队要进入地中海,就必须通过土耳其的博思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又称恰纳卡莱海峡),斯大林这个时候要求土耳其废除《蒙特勒公约》,与苏联重新签订条约,要求对海峡上的港口两国共管,苏联出钱出技术修建港口,土耳其只需尽到共管责任即可,土耳其当然不愿意了。这个《蒙特勒公约》是一战后,二战前,由土耳其、英国、法国、苏联、希腊、日本等9个国家,在瑞士蒙特勒,共同签署的关于战时和平时,商船与战舰通过土耳其海峡,进出黑海及地中海的有关规定与原则的协议,这一公约,使得土耳其恢复了对海峡的全部主权。公约规定,平时,黑海沿岸国家可自由通过军舰,战时,如果土耳其中立,则各国军舰都不得通过,如果突如其来参战,那就由土耳其决定让谁通过。土耳其随后也把斯大林对自己的威胁投诉给了联合国,斯大林一看,事情又闹大了,便放弃了土耳其的港口。土耳其危机爆发时间在年2月。C、希腊危机斯大林当初在欧洲有共产党的国家,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在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都是这样做的,方法就是让共产党放下武器,走进政府担任要职,这些都是斯大林跟西方国家做的交易。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希腊联合政府里的共产党后悔了,说当年如果坚持打下来,说不定现在就是一党专政,于是这些人干脆就拉队伍打游击去了,美国人以为是苏联人在背后搞鬼,其实根本不是。这就像有人偷奸耍滑久了,一有事情,别人很容易怀疑到你头上。伊朗、土耳其、希腊三次危机,给美国一个很不好的印象。当时美国人认为,苏联是个内陆国家,要发展必然扩张,在历史上苏联就有对外扩张的传统,这真应了那句话「咸阳之酷,丑声远播」,另外,共产党每天说自己要解放全人类,不扩张怎么解放?苏联是共产党执政,所以苏联必然会扩张,当时西方国家就是这样认为的。4、主义加计划,引苏联反弹土耳其、希腊本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英国这个时候实力大不如前,要资助土耳其、希腊,只美国有这个能力。但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觉得把自己家门口的事情处理好就可以了。英国人认为美国应该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又称铁幕演说),告诉美国人,说欧洲现在不行了,你们不去,苏联人就取了。针对伊朗、土耳其、希腊危机,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年3月12日发表国情咨文报告。杜鲁门总统杜鲁门称:「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其特点为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压迫。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希腊和土耳其,其影响不仅殃及西方,而且远及东方,我们必须采取立即的和果断的行动。」杜鲁门的观点,在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美国不再仅仅把美洲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将眼光放到世界范围内,相当于谁反对自由,谁就反对美国。3月份杜鲁门一讲话,4月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就出事了,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都被赶出了政府,而且法国和意大利的共产党也没跟斯大林报告一声。斯大林一方面觉得自己的「联合政府」政策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渐渐失去了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斯大林冒出一个新念头,就是他要重新组织共产国际,年6月4日,斯大林叫哥穆尔卡,让他策划重新成立共产国际,召集各国共产党来开会,还要办杂志等等。就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大事。二战中,欧洲各国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被打的千疮百孔,为了振兴欧洲那些紧跟英美的国家,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一个金钱援助计划,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苏联人一开始以为是美国钱多的没地方用,是资本过剩危机的表现,按照马克思的经历理论就是这么解释的。斯大林说这很好啊,我们正缺钱,于是斯大林发动东欧所有国家,包括共产党主政的政府和共产党参与的联合政府,说你们都去要钱吧,苏联自己也积极争取贷款。马歇尔结果到巴黎开会,碰了一鼻子灰,发现美国根本不愿意贷款给苏联。斯大林于是通知东欧各国,说你们再开会的时候,全都投否决票,把会议破坏了你们就都回来,后来斯大林琢磨,怕这些国家不可靠,又发命令说,你们干脆都别去开会了。有的国家接受,有的国家就不接受,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派人开会去了。斯大林把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总书记叫到莫斯科,质问,怎么我说的话你们都不听吗?捷共总书记说,我们国家外交部长不是共产党员,不受共产党控制。斯大林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他当初构想的所谓「联合政府」政策,搞不下去了。在美国落实「马歇尔计划」中,有两点是斯大林最生气的,一是美国人不给苏联贷款,但同时对属于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又给予贷款,这让斯大林觉得美国在挖自己的墙角;二是马歇尔如果扶持德国的话,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国家想借德国的力量来对付苏联,而且这个时候各国共产党都不太听莫斯科的指挥,各行其是。这些原因让斯大林决定重新成立共产国际,只不过名字改为「共产党情报局」,这就是年9月25日,「共产党情报局」开会时斯大林的主要目的。「共产党情报局」一成立,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集团就出现了。北约(年8月)当时还没成立,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落实,引发了东欧各小国依照自己的秉性和利益寻找靠山的效应,年6月,英法美在德国占领区的联合就是信号。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冷战就开始了。注意,这时是年,中共尚未建政,等到年10月,中共建政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年8月)集团成立,世界已经分裂成两大阵营了,作为苏联培植起来的中共自然会选择苏联这个阵营。本文主要观点和史实参考了《沈志华演讲录》文/杨国华杨国华简介年创办國崋書院;山西万荣人,现居吕梁,独立学者,在野教师,专注于中小学阅读及家风研究。書院要求,年读近50本书。在这里,品茶闻香,读好书,观佳影,独立思考学者深度;走四方,识高人,多元思维环球视野;看画展,赏乐事,陶冶情操坦荡胸怀;诵诗词,默雅文,腹有诗书出口成章。杨国华(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964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