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解密蒋介石父子ldquo原子弹rd

发布时间:2021/5/3 3:54:22   点击数: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86.html
蒋介石的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对核武器的研究,在年至年有十多份国民政府的机密电报都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到台湾以后,蒋氏父子先后两次研制核武器,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李政道(左)和杨振宁(右)都参与了蒋介石的原子弹计划。收到李宗仁的建议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武器。年1月间,北平行营上将主任李宗仁得到了一项极为可靠的情报:日本在侵华其实,曾派遣了一支技术队伍到张家口采掘原子放射性原料,日本投降后,这个小组的人有的被共产党逮捕了,有的藏匿在北平。

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李宗仁不断寻找那些躲藏在北平的日本原子弹专家,希望这些专家能协助国民政府研发原子弹。当他汇集了所有的情报,于年2月1日给蒋介石发去一份密电,内容有以下三部分:

(一)日陆军省曾派来我国张家口地区,技术人员七十余,端事采取原子原料,于日军投降后有三十余人投入奸党,其余人员均散居北平。如我政府愿予留用,西田决能招集彼辈在中国研究,并将原子能设计成功报告,尽量使其早日成功,否则均不愿予以发表。

(二)该项技术人员曾在张家口取得一部原子弹原料,空运回国,对察绥各地矿产,探查甚详,两地原子铀之出产,仅百灵庙一处,年产铀可达六吨。

(三)在日本投降前,日本已装有五部机器,开始研究原子弹,后以美国发现,致将该项机器全部破坏。但此项技术人员,均在日本内地,并详悉其姓名住址等情,关于是项研究工作,我国尚无人主持,似应由中央指派专家商讨研究,如何之处,谨电呈核。

其实在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凤山,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电报的内容大概就是说莫斯科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开始研究原子弹。第一封密电过了十天后,另外一封由军统局驻伊朗德黑兰的情报官黄于安呈报回国的密电又说德国的科学家在喀尔巴阡山造新原子弹。

不过这两份情况的内容都和中国无关,蒋介石当时并未当成一回事,直到他收到李宗仁的这一提议的刺激,才开始积极计划着手研制原子弹。

李宗仁的这份密电,给蒋介石极大的提醒作用,李宗仁的意思,是要运用这批日本原子专家,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制造方法。然而,蒋介石基于几项理由,存有若干疑虑。

其一,日本原子科技明显落后美国;其二,研制原子弹的科技,应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不应该依赖日本人,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培植中国原子专家;再其次,蒋介石和桂系军人之间,毕竟存有矛盾,蒋介石对李宗仁不敢尽信。

吕文贞的密电在李宗仁给蒋介石的第一通密电发出不到一个月,李宗仁又给蒋介石发了第二封,主要是说西田草拟的全新研究计划。这份计划在呈给蒋介石本人批阅之前,首先交给军政部核办,军政部长时为蒋介石最信任的陈诚。

年初,国民党当局正忙着把部队和军政人员大批运往国统区,进行复员工作,哪有心思投入研制原子弹。然而,有关日本人过去从事原子弹研究的片段情况,仍从接收北平的国民党驻军和行营主任李宗仁那儿,断断续续呈报来零星的讯息。

年6月1日,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十一战区华北受降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从驻防的北平市发了一通密电给蒋介石。根据吕文贞呈报的讯息,第十一战区司令部秘密留置了一个日本人,此人名叫石原茂光,据称是日本研究原子弹专家之一。

石原茂光在接受侦讯时声称,日本方面在中国已采集了将近五公斤的铀原料,石原茂光还声称,以储存在中国的现有材料,即足够试造“酸化铁原子弹“,这种原子弹的威力估计为铀原子弹的四分之一,破坏范围可达64平方公里之广。

吕文贞最后向蒋介石表示正在追查铀原料的下落,并请示希望能指定地点进行秘密试验,而国民党当局陆续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于研发原子弹的情报,毕竟,研制原子弹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不仅是科技上的考验,更是财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可是事关国防科技的突破,蒋介石还是很认真地看待这来自各方的情报讯息,一一查证它们的真确性及可行性,蒋介石似乎也在有关原子弹情报交迭呈阅的过程中,燃起了心中更强烈的原子弹兴趣。

年7月24日,军政部长陈诚整合各种讯息之后,给蒋介石上了一份堪称完整的报告。陈诚这份报告,说明自抗战胜利以后,各种有关日本科研人员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讯息,经国民党当局逐一查证过滤,其结果似乎都是“确有此事,但是查无实据”。

组建专家班底、派出留美学生然而,对研发原子弹产生高度兴趣的蒋介石,已经把注意力从寻求日本专家协助的方向,转移到由我们中国人自行研制的途径。陈诚的报告结尾提到的北大教授吴大猷、郑华炽等人,就是受命组织班底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批中国物理学专家。

其实,早在李宗仁向蒋介石汇报北平遗留有日本原子弹专家的情报之前,蒋介石正悄悄计议着中国人自行研制原子弹的可能性,负责执行此一计划的,是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

国民党当局当时尚未还都南京,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吴教授系由俞大维保荐给蒋介石,俞氏建议由吴担任原子弹计划的专家核心。蒋介石见吴大猷时,当即向吴大猷表示,他已下令拨给经费十万元法币,激活这项秘密计划。

吴大猷听完蒋介石一席谈,向蒋先生建言,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蒋介石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清朝赔偿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至于人才名单,则请吴大猷选拔开具。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这批研习物理学的年轻学子,踏上了留学美国的旅途。

蒋介石召见过了吴大猷以后,交代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应延聘人才继续积极展开原子弹研发工作。除了吴大猷教授之外,其时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主任的郑华炽、知名化学学者曾昭抡(曾氏为曾国藩曾孙)、数学家、西南联大教授华罗庚,皆为兵工署研发原子弹的核心专家。

吴大猷等人选定的年轻学者,已经陆续赴美深造,他们的原子弹研究计划正式激活。年6月,一个以研制原子弹为核心任务的单位正式组成,名为“原子能研究委员会”。但由于事涉机密,这个单位始终是鸭子划水,只在台面下秘密运作。“原子能研究委员会”成立,核心人物包括俞大维、曾昭抡等十一人,按照计划,“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和早先成立的“国防科学委员会”密切配合,展开原子弹研发作业。

最终胎死腹中然而,随着国内局势的日益紧张,以及辽沈战役的开打,国民党当局的军费开始捉襟见肘。而为了研制原子弹而派遣的年轻学者,仍在美国继续深造之中,当局仍然持续供给经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为了节约预算,“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徒然维持着虚有其表的空壳子,研制原子弹的组织单位不仅不再扩大,还有逐步缩减的打算。

从一份国防部长白崇禧草拟计划扩大研发原子弹计划却遭上级否决的密件公文,可以窥见国民党当局原子弹计划逐步胎死腹中的端倪。

白崇禧的公文发出后一个多月,由蒋介石兼任院长的行政院,终于把这份公文递送到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办公室(无异蒋介石的左手交给蒋介石的右手)。蒋介石在这份公文上写下“如拟”二字。

“如拟”,即意味着本来计划大张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后终因内战军费支出过于庞大,蒋介石被迫忍痛割爱,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即如昙花一现般成为明日黄花。

只是蒋介石万万想不到,三四年后,国民党即从大陆全面溃败,撤退台湾。朱光亚等人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于年10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蒋氏父子十年原子梦碎在年7月1日,蒋介石指示时任“国防部“部长的蒋经国秘密成立了“中山科学研究院”,里面设四个研究所:“第一研究所”主要负责研制原子弹;“第二研究所”研发火箭;“第三研究所”研究电子;“第四研究所”研发军用化学。

研究院成立之后,他们不但派人去各国学习相关的科技,还高薪聘请顾问来协助原子弹的研发。

可是,蒋氏父子虽处心积虑,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此后国际局势巨变,美国为推动与大陆关系正常化,从尼克松政府时期逐步调整原先暗助与放任台湾发展核武的政策。年,即中美建交前一年的某日,那时蒋介石已过世,蒋经国尚未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由4名美国核武技术专家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飞抵台北。这群美国专家由美国驻台北“大使馆”掌管情报的领事李文带领,浩浩荡荡驱车前往“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强行拆除神秘的“新新计划”设施(包括核子装备及一批已精炼完成的浓缩铀)。这一天,蒋氏父子历时近10年,耗资30亿台币的原子梦彻底破碎。

据一位参与“中科院”原子弹计划的官员回忆,那天,中方陪同人员为首的是“参谋总长”宋长志。他们先在“中科院”会议室略事讨论沟通,李文坐在首席,宋长志、唐君铂陪席。美国人叽哩咕噜讲了一大堆英文,意谓希望今后双方应继续在核子和平用途上加强合作,今天奉命来拆除部分可用于制造原子弹的装置,是情非得已,请大家见谅云云。宋长志、唐君铂等人当天话不多,多半时间低头聆听。李文说完话,即要求中科院人员带领美国专家,前往拆卸原子设备。

最后不得不感叹,真是成也美国,败也美国。一位“中科院”退休人员透露,要不是美国强行拆除“中科院”原子弹先导工厂,台湾极可能在30年前已拥有原子弹。但这位人士亦不讳言,若非台湾的原子弹梦碎,两岸关系恐怕更为凶险难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j/980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