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历史 >> 硬核科普如何预测奥斯卡第十放映室
今年的奥斯卡由于疫情原因,由原定的2月8日推迟到了4月25日(北京时间)举行。
这在奥斯卡历史上并不多见,仅有三次。
分别是:
年,因洪水灾情,奥斯卡推迟一周。
年,马丁·路德·金遭遇暗杀,奥斯卡推迟至葬礼后举行(即两天后)。
年,里根总统遇刺,奥斯卡推迟了一天。
而今年的推迟时间最长,达56天。
而就在昨天,本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出炉,《少年的你》获得最佳国际影片提名,更是引发了大家对最终获奖影片的种种猜测。
趁这个机会,正好来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预测奥斯卡。
你别以为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人前卖弄的技巧,不是的,从预测这件事,我们实际能看到奥斯卡很多潜藏的规律,甚至能看到一个奖项存在的意义。
这是比预测本身更值得一说的事。
01把握大方向
如何预测奥斯卡?
第一件事,要明确大方向。
无论预测什么,都得先搞明白这个奖项的本质。也就是:它追求什么,在乎什么,鼓励什么。在这个基础上预测,才不至于跑偏。
那么奥斯卡的本质是什么呢?
三点。
第一,它是艺术鉴赏家。
有人说“不对吧”,好莱坞商业气息那么浓,全球最挣钱的电影都是他们生产的,这帮人也在乎艺术吗?
当然。
回顾奥斯卡历史,它当初被设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挣够了,再捞些名。
好莱坞大佬们心里都明白,“富有”和“尊荣”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所以在米高梅创始人之一路易·梅耶的倡导和众人响应下,才有了后来的影艺学院和奥斯卡奖。他们每年举办一次盛会,高调地进行自我表彰。
所以说奥斯卡从一开始就带有这样的初衷:建立票房以外的另一套评价体系,为艺术加冕。
事实也正是如此,远的不说,我们就看最近十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无一例外,均未能进入(上映年份)北美票房总榜的前20名。
其中最为接近的是《逃离德黑兰》,位居年北美票房榜第25位;再往下是《为奴十二载》,位列年北美票房榜的第83位;然后是《绿皮书》,第88位(年);《聚焦》,第94位(年);《寄生虫》,第98位(年);而其余的5部获奖影片,连前名都没进;表现最差的《艺术家》,仅排在年北美票房榜的第位。
由此可见,奥斯卡的一项重要评奖原则是:不再给予那些已受“票房肯定”的影片额外的“艺术肯定”。
这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双轨机制,使市场的归市场,艺术的归艺术,谁也不至于吃掉谁。
第二,它是专业评判员。
这不废话吗?哪个奖项不专业?
这里的“专业”指的是:奥斯卡是由业内人士提名和投票决出的奖项。如:表演奖的提名,由演员们来投票决定等等。
这个“业内”属性十分关键。
它不同于“观众喜欢榜”或“大众选择奖”,而是以完全内行人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行业标杆。
观众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的。
而一个奖项的作用就在于“树立榜样”,并告诉所有后来者什么是“好”,什么是“努力的方向”。
就像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马修·麦康纳,苦熬多年,从帅哥都熬成了大叔,才终于获奖。这其实就是奥斯卡在告诉所有小鲜肉:颜值没用,请拿演技说话!
第三,它是好莱坞年会。
就像公司年会一样,奥斯卡也是个年会。
既然是年会,在追求喜庆、热闹的同时,也要给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定个调子,如此才好坦然地迈向下一年。
有人就说过:看哪一年的奥斯卡,你就能了解那一年的美国社会都发生了什么。
这话不假,奥斯卡确实有“政治风向标”的作用。所以我们预测奥斯卡,也要了解美国社会的政治变迁和道德倾向,特别是了解美国社会当下的普遍焦虑。
不就是“政治正确”吗?
可以这么说。
但我劝大家少用这个词。
不是说这个词有什么问题,而是当一个词成为了一顶“帽子”之后,就要特别小心它被不假思索地滥用。
诚然,奥斯卡和“政治”脱不开关系。
但我们只能说,政治是因素之一,不能想当然地把它扩大为唯一因素。
更何况,在我们的“政治正确词库”里已经包含了:少数族裔、LGBTQ、女性、底层人士、种种弱势群体……
按这个标准去审视奥斯卡的提名影片,又有哪部“政治不正确”呢?
所以老揪着这一点已经意义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