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旅游 >> 老人损失4个亿,别让爸妈被骗了
一
房没了钱也没了!
多位老人陷入“以房养老”的骗局
近日,北京市出现打着“免费养老”、“以房养老”为旗号的非法集资案。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收了超过4亿元资金,多个老人家庭遭受大额亏损,其中不少人是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退休老干部,以及研究院、高校的退休老教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秉文(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尽快制定和出台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担保政策,将其作为国家政策性业务纳入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妖人贝拉(网友)这些人真坏,啥钱都赚!!!
玻璃猫头鹰(网友)一定要小心,现在这样的骗局太多了。我朋友就被骗了,现在还在打官司,房子肯定要不回来了。
简七这次又曝光了一种的新的骗局,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来非法集资,欺骗老年人。
目前获得政府批准,保险公司在售的正规“以房养老”产品,它其实是一种养老保险产品。
老年人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的各项权利,同时可以按照约定条件,从保险公司领取养老金直到过世。
老人过世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的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剩余部分依然归法定继承人所有。
本质上,这是一种帮助“有房没钱”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养老产品。
目前共有4家保险公司,获得了业务资格,而实际开展业务的只有中国人保和幸福人寿两家公司。
所以认准产品发行方,是否是正规的保险公司,是最方便的判断标准之一。另外一定要记得在正规渠道购买,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合同。
现在的骗子们故意混淆概念,把它包装成“老年人把房产抵押给第三方平台,用来购买骗子公司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来骗取房产抵押款。
他们往往会用很高的收益来吸引顾客,而老年人们则往往会被高收益吸引。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提前和家里的老人做一个约定,无论是投资什么产品,都先和家里商量,不要自作主张地购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老年人被骗的可能。
二
“90后”和“80后”成奢侈品消费主力
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亿元,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平均支出近8万元人民币购买奢侈品。其中,“90后”和“80后”人群的占比最高,达71%,是“65后”和“70后”的2倍多。
来源:界面新闻
贝恩咨询年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总额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33%,年该占比仅为1%。
清风明月(网友)买奢侈品不应该用自己的钱吗?
流浪(网友)有这个钱还不如用来提升自己。
简七这次的调查,反应了一个问题,年轻人之间消费主义盛行。
年,“90后”、“80后”人群的奢侈品消费占比高达71%。而且在23至38岁范围内,有近六成消费者承认,买奢侈品的钱,是父母资助。
调查还显示了,有近7成的“80后”和“90后”消费者,选购奢侈品的首要原因是看中品牌,设计、材质、生产工艺的占比很小。
这说明很多人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往往都是出于虚荣和炫耀心理。
我觉得呢,在经济能力允许范围内,适当买一些奢侈品,来自我满足,其实是正常的,毕竟大多数人工作赚钱,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是,过度的冲动消费,显然是不对的。即使是买奢侈品,我们也要聪明地消费。
这里呢,有一个小技巧交给大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冷静期”。
每当想要购买奢侈品前,先让自己冷静5-7天,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买了之后自己什么时候会用到?用的频率会高吗?自己有没有合适搭配的穿着?
这样的几个问题,往往能避免很多冲动消费。
三
“她需求”走强
中国一二线城市女性购房者快速增加
从购物、旅游,到买车、买房,女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日,有报告显示,女性购房者数量已经达到近年来最高点,在一二线城市近乎与男性购房者平分秋色。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女性消费群体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她力量”“她经济”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Mr____13(网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独立的一面。
lovely-V(网友)29岁还没结婚,刚自己攒够首付买了一套房,心里很安定。
简七根据贝壳找房发布的《年女性安居报告》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超三成的单身女性选择了全款购房。30岁以上女性购房者中约45%接受了父母的资助,29%凭借一己之力独立购房。
女性独立买房,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根据调查,现在的女性买房,通常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追求安全感,二是看重房子的投资属性,三是异地归属感。
就比如我有个朋友,她离开老家,在杭州打拼,给自己在当地买了一套房。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买了房子就觉得自己安了家,对杭州产生归属感。而且有了房,即使出租给别人,自己继续租房住,心里依旧也更有底气一些。”
相信在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独立买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对于女性独立买房,你是怎么看的呢?不妨在评论区和我们来聊一聊你的看法吧?
四
年报“晴天霹雳”此起彼伏
业绩变脸猝不及防
截至4月30日,有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存在大幅修正业绩预告的情况,其中业绩下修幅度超过%的企业有25家,业绩大幅下修的上市公司股价均遭受重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券商专业人士周期性因素和商誉减值是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五香小肉筋(网友)全部黑名单。
竹沐秋风(网友)康美药业,妥妥的雷。
简七按照规定,A股上市公司,每年最迟要在4月末,披露去年年报。而年,由于内外部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很多企业的业绩并不理想。
不少企业出现了业绩“爆雷”和下滑,比起往年,表现差了不少。像康美药业,自称由于“会计差错”,统计的时候多算了亿的货币资金。
其中业绩爆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简单来说,有些企业财报中的水分比较大,选择主动把水分拧掉。长期上可以减少企业的财报水分,让它更健康,但会导致当期的财务情况变得很差。
关于商誉减值的更多细节,你可以查看我们往期的文章进行回顾。
《40亿的公司亏了80亿,怎么回事?︱周报》
那我们要如何避免踩到这样的坑呢?
首先,要知道,普通人要提前识别这样的个股风险,难度是很大的。所以与其去识别单一股票的风险,不如分散投资。
这里就要请出我们的好朋友——指数基金定投。
通过投资几十只、上百只股票,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即使有一只股票出现了爆雷,但是对于整个基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它可以说是最适合大众的投资方式之一。
五
一句话新闻
皇上您也该知道一下
华尔街见闻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4月PMI数据为50.1,低于预期的50.5,较前值的50.5回落。该数据可以反映基金的景气程度,高于50说明仍处于扩张区。
21世纪经济报道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农民工的区域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珠三角出现用工荒,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的人越来越多。数据来自于且慢.05.06
▼▼▼场内版今年表现
(通过股票账户购买)
数据来源:同花顺.05.06
▼▼▼场外版今年表现
(通过基金平台购买)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05.06
如果想在场外通过基金平台投资
现在可以一键购买啦!
扫描上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ly/9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