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现场手记逃离德黑兰足球周刊

发布时间:2023/3/12 13:18:56   点击数:
北京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机场只有两个登机口的萨兰斯克,对外来者怀有着强烈的好奇感,之于这座移动信号难以企及4G的城市而言,本地人在大街上向游客提出合影的要求,可不是什么都市传说。

这个伊朗与葡萄牙激战的夜晚,不少萨兰斯克人又在戒严的道路上聊天,嬉闹,有熟识此地的朋友说,他们只是闲着没事,“想来看看你们”。

如果塔雷米的处理能受到运气的眷顾,或许,萨兰斯克人就能看到波斯人彻夜狂欢的歌舞。

这一天的摩尔多瓦竞技场,上万名伊朗球迷将此地变成了享誉世界的阿扎迪球场,当他们的呐喊,歌唱,吹喇叭和齐声跺脚轮番上阵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到容纳10万人的阿扎迪球场观赛”,会跻身到《》评选的百大球迷心愿之列。从戒严道路走向球场的途中,面对层出不穷的“伊朗加油”,以及阿兹蒙和贾汗巴赫什的球衣,你只会把这里当作陌生神秘的德黑兰。

唯一的例外,就是跃跃欲试的C罗,出现在球场大屏幕上。

摩尔多瓦竞技场的分贝,毫无悬念地被伊朗人掌控了,从球员们走出通道双手指天的祈祷开始,那些吹着喇叭、嘴里念念有词的伊朗球迷,便开始了复读机一般的助威模式。当梦魇般的嗡嗡组啦“借尸还魂”时,伊朗人整齐划一的跺脚仪式,甚至让高处的媒体席都感到了震颤。

平静?淡定?心如止水?这些关于生死战的心理建设,与伊朗人毫无干系。在本队球迷一刻都不停歇的应援声中,奎罗斯激动地冲出指挥区,阿兹蒙不断利用小时候练排球打下的弹跳功底与丰特单挑,而几年前还因为追逐梦想而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贝兰万德,则在一次配合失误后与队友发生了争吵。

伊朗人不需要沉静如水,他们强势的猛扑猛打,只需要一次次热血的注入。

在比赛开球哨吹响前就迈过半场的C罗,自然不想让出线机会从手中溜走,在赛前热身环节中,他不断地用射空门寻找感觉,小心翼翼,而在训练之间的一对一谈话时,他也与相识20多年的夸雷斯马站在一起,交流不断。大约四十多分钟后,正是由C罗面授机宜的夸雷斯马,以世界杯首球为葡萄牙奠定了比分优势。

刹那之间,喧闹的摩尔多瓦竞技场一下安静了,夸雷斯马的肆意庆祝,衬托着伊朗球迷的失声与无奈。半场休息前后,许多伊朗球迷都没有离开座位,他们眼神放空,一动不动。

说来有些巧合,就在伊朗人开始在看台上默不作声时,VAR的回放确认,帮助C罗拿到了在射手榜追平凯恩的机会。奎罗斯一度愤怒地扔下外套,走回了球员通道。只是,点球专家的运势暂时当机了,曾经担当过SUV专职洗车员的贝兰万德,以一次精准的判断抹杀了两球落后的预设,沉寂了十多分钟的伊朗球迷,就这样得到了满血复活的理由。

拍手,剁地,呼喊贝兰万德的名字,那些一度萎靡不振的伊朗人,又活了过来。就像上一战末段与西班牙互有攻守一样,阿兹蒙们又将葡萄牙逼向了悬崖。

从制造点球、一蹴而就到错失绝杀机会,面对强队丝毫不落下风的伊朗人几乎逆风翻盘。由于要赶飞机提前退场,我只是在大门口听到了场内冲上云霄的聒噪声,塔雷米的左脚射门,距离奇迹咫尺之遥。

得到了国际足联的弹窗提示,看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名字的我,熄灭了手机,继续向机场驶去。

逃离“德黑兰”,再见萨兰斯克——伊朗人的运气,就像电影中的军方那样差之毫厘......

我们不盲从表象

我们只追求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qh/1019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