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气候 >> 曾经的日本ldquo国民英雄rdq
这是一场堪比《逃离德黑兰》的精彩绝伦营救行动!因为主人公的身份,现实甚至比电影更加魔幻。
主人公戈恩,是个传奇的大鼻子。他是汽车界大刀阔斧的改革派,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灵魂,是被日本法国都捧上天的企业家,也是被日本从天上亲手拖入地狱的“金融犯罪嫌疑犯”。
年最后一天,他以一场世纪大逃亡,上了国际媒体热搜榜首。
壹
营救的故事要从年11月19日说起。
这一天,还是雷诺、日产、三菱三家汽车企业超级CEO的卡洛斯?戈恩刚从NAN专机下来,就被来自东京地方检察院的调查员控制并带走。
逮捕他的罪名是“过少申报自身报酬”、“公款私用”等。
如果以虚报收入和挪用公款为理由查世界上的CEO们,基本10个里9个有问题。当然戈恩最近这些年的独裁专行和大手大脚本身也给人留下很多实锤,但这里面还是能让人嗅出不少”阴谋论“的味道。
戈恩称这是“背叛”、“阴谋”。这则表面上的管理权之争,背后是日本和法国争夺汽车工业话语权的“大决斗”。一向严谨古板的日本人,在自己民族工业企业的权力争夺上,却也杀伐决断。
今年3月5日,东京法院批准戈恩以10亿日元保释,业内普遍认为是日本首相跟法国总统达成的默契。这样,日法双方可以让戈恩事件低调化解掉。
然而事情出现了变故:4月21日,日产汽车公司对戈恩提起刑事诉讼。并且之前东京检察院特搜部对戈恩进行了搜查。在日本:东京检察院特搜部移交给日本法院的案子,几乎99.9%全部被判有罪,脱罪可以说是没有希望。
年的倒数第二天,戈恩从日本“逃走”了。
媒体分析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环环相扣的营救计划。
这其中最广为流传,被人信服的版本是:戈恩躲在一个大提琴盒里,被前特工组织乔装的乐队成员成功营救。
这个版本的细节是这样的:年圣诞前夕,一支小型的Gregorian交响乐表演乐队进入了戈恩位于东京的豪宅,为其进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乐队离开后,戈恩也随之从这栋豪宅中神奇消失。
据黎巴嫩当地媒体此后报道称,乐队成员的真实身份是一群前特种部队士兵。
他们受雇戈恩的妻子卡罗尔,经过精密的招募、策划,他们出现在戈恩的豪宅里,只为实施这场营救。
表演结束后,公分身高的戈恩藏进公分的低音大提琴琴盒里,从日本检警眼皮底下离开。
当时,负责值班的日本警察并未发现异样。
之后,戈恩的营救小组开车奔赴机场。他们没有选择人多且戒备严密的东京的机场,而是决定前往大阪关西机场。
在那里,戈恩用一本非本人的假护照骗过海关人员,上了一架早已准备好的私人飞机。
很快,戈恩经由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抵达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与家人团聚,至此,一场精彩绝伦的营救完美执行。
据法国报纸《世界报》周二报道,当飞机抵达贝鲁特时,一手策划营救方案的卡罗尔正在飞机上。
这听起来太带感了!不拍个好莱坞大片简直对不起观众。
制造神话和离奇是人类的天性。对那些出类拔萃的或者是影响力颇大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传奇中的一些小故事成为英雄通向不朽境界的最可靠的护照。尽管戈恩的妻子称这个版本简直是“纯粹的小说”,却不妨碍这个版本成为流传最广的、讨论度最高的版本。
另一个版本称,一家私人安保公司负责制定和监督整个计划,前期筹备工作长达3个月,计划包括如何用一架私人飞机将戈恩从日本带出,并经由伊斯坦布尔抵达贝鲁特。在此过程中,飞行员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戈恩就在这架飞机上。
“从开始到结束,这是一场非常专业的营救行动。”有信源说。事实上,这个版本听起来可行性更强,但却消弱了几分传奇色彩。
无论如何,一个大活人在日本警察的眼皮底下消失,“超级越狱”注定让人津津乐道,而日本警视厅也被嘲笑和《追捕》里弱智的东京警视厅是一样一样的。
事实上,日本警视厅眼盲耳盲,不过是日本政府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让戈恩逃走,这样法日双方都有台阶下。
当然,戈恩的妻子是这场大逃亡的重要策划主角之一,背后可能还有黎巴嫩政府高层的支持。
两名接近卡洛斯·戈恩的消息人士称,戈恩在抵达黎巴嫩之后,立即会见了该国总统。
在戈恩的逃亡计划中,黎巴嫩是最佳的目的地:他是该国侨民。在黎巴嫩,戈恩一直都被视为黎巴嫩民众的”国民偶像“,多年来黎巴嫩政府一直对这位商业巨头尊崇有加,并于年发行了一张印有戈恩头像的邮票。一些黎巴嫩民众甚至希望戈恩能竞选总统,在这里他是安全的。
而且,在黎巴嫩,情况和法国相似,引渡有一个原则,即本政府不会将本国公民引渡给其他国家。
“我现在身在黎巴嫩,不会再被日本受操纵的司法系统当作人质,那里推定有罪,歧视猖獗,剥夺基本人权,我只是逃离了不公正和政治迫害。”戈恩说。
戈恩决定将于1月8日在贝鲁特举行发布会,自证清白。
逃离东京都,戈恩开始了救赎,失去戈恩日产的救赎在哪里?
贰
65岁的戈恩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父母都是黎巴嫩人,但他出生在巴西,在法国上完大学,在美国旅居多年,他掌握多门语言,拥有巴西、黎巴嫩和法国三国国籍。
戈恩24岁进入米其林公司,精明的头脑,杀伐决断的魄力,使他赢得“成本杀手”的美名。35岁做到北美地区CEO。
年,戈恩出任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副总裁。
年,雷诺和日产成为战略伙伴,他被调到日产公司担任生产经理。这一年,戈恩以雷诺汽车董事长之位收购了日产汽车44.3%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组建了雷诺-日产联盟。
作为一个全球第一大的汽车联盟组织,这个联盟是以交叉持股的方式凝聚了两家世界级大公司,法国的雷诺和日本的日产。
相对应的,日产是在年取得雷诺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但在雷诺汽车股东会里没有投票权,所以仍是由雷诺汽车控制日产汽车。
日产在构建联盟之前,已经从年到年,连续亏损7年,负债高达亿日元,频临破产。
但戈恩在年担任日产总裁兼CEO,组建联盟成立后,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日产变回全球获利率最高的汽车公司。
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东风日产,也是在戈恩的推动下成立的,是较早进入中国的合资车企之一。
后面这个组织又进一步的升级,变成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年,戈恩领导下的日产汽车收购当时濒临破产的三菱汽车34%的股份,成为三菱的大股东,并拿到管理层重大决定一票否决权,戈恩担任三菱汽车董事长。
可以看出来,在整个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戈恩是灵魂人物。
在法国人眼中,戈恩是日本汽车拯救者。
雷诺入股之前的日产是一个很典型的大手日企。
机构臃肿,派系斗争严重,关键岗位世袭。今天几乎所有的大手日企过了创业期后都有这个毛病。戈恩卡洛斯掌握日产后,下令作出一连串“牺牲”,关闭了5家日产工厂,裁减了两万名日本工人,采用绩效工资,打破了日企人人混日子,晋升靠世袭和论资排辈的困局。
这一举措将日产汽车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也给日本其他车企敲了警钟,导致丰田和本田等也进行了改革。所以今天的日本车企并没有像日本其他行业如半导体产业纷纷走向衰落。
戈恩不但使企业扭亏为盈,而且业绩年年飘红,使得日本舆论对戈恩的崇拜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他被描述为日本“失去20年”中凭空降临的救世主,其改革模式是日本企业未来值得效仿的希望所在。
戈恩被称为日本“国民英雄”,汽车传奇,并得到了天皇明仁颁发的蓝绶勋章。
那时,不仅日本人眼中,戈恩是英雄。在法国人看来,更是如此。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实际上由雷诺控制,戈恩代表法国行使管理权。日产复活后,品牌价值已远超雷诺。法国一直希望可以加大对日产的控制权。
法国总统马克龙年任经济部长时,曾主导推动法国政府增持雷诺股份,以期加大对日产经营的影响力。
而日本人更希望得到联盟控制权,要重组企业。
戈恩就成了双方博弈焦点人物。
事实上,雷诺控股日产是一个典型的小蛇“吞”大象的故事。在收购之前,雷诺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欧洲区域性公司,而日产汽车在全世界17个国家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万辆汽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业大象。
尽管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全球第一。
但戈恩的基本盘,雷诺汽车的规模要远远小于日产汽车,戈恩长期掌权形成了近乎“独裁”体制。但日方更希望日本人主导公司,日产“谋求独立”意愿强烈。
所以在年2月23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戈恩从年4月1日起将不再担任该公司总裁与首席执行官(CEO)职务,现任副董事长西川广人(日本人)将继任他的职务。
按照法国媒体的说法,这就是日产汽车在恩将仇报,在戈恩挽救日产的危局之后试图“过河拆桥”,赶走雷诺汽车。
戈恩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将要被罢免日产汽车的总裁职务,他仍然是联盟董事长,实际控制着日产汽车。
在年4月,戈恩突然宣布计划调整日产与雷诺的资本关系,希望全面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把日产搞成雷诺子公司)。戈恩的这个想法,已经触及日本国家利益,日本人肯定没办法接受的。
正是这样的反击触发了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年11月对戈恩的逮捕。
换句话说,戈恩“基本盘不强,以小博大,绝地反击,谋求两家公司合并”,引发了日产高管们的“宫廷政变”,背后一刀引入了日本政府的力量。
雷诺是个部分国有企业,法国政府持有15%股份,最高曾达到19.4%,被迫压力才又降回15%。日本企业自然是不愿意被他国国有企业掌控命脉,而法国政府更是不愿意自己掌控的企业归于他国所有。
早在戈恩被捕之前就有传闻,两国政府都对合并抱消极态度。法日关系表面虽好,但在切身利益面前,表面的友好不堪一击。
戈恩最初在日本被捕入狱时,是被日产和三菱宣布“下课”,但是被法国政府力挺,法方表示保留其雷诺首席执行官的位置。
期间,法国和日本两国元首、两国部长级官员都曾针对此事过招,直到几个月后戈恩奢侈的个人生活被爆,法国政府才被迫开始敦促雷诺寻找新的掌门人。
很多人猜测,戈恩如果在日本被审判,将是日本司法系统的烫手山芋,判刑还是不判刑,日本政府都很难自圆其说。因此,“让”戈恩逃离日本,也许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后果。也许,不是戈恩逃离了日本,而是日本逃离了戈恩事件。
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则备受瞩目的视频中,官非缠身的戈恩将其遭遇定性为“一场阴谋”。
“所有的一切都是密谋、阴谋和构陷的产物。”戈恩在视频中说,“对于所有指控,我都是无辜的,所有指控都是带有倾向性的、断章取义的,甚至是歪曲事实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我塑造成一个贪得无厌的独裁者。”
见过戈恩的朋友称,他身上确实有一股霸气,戈恩也不讳言自己的铁腕作风。他曾经说:为了股东大会,我练习30度、60度鞠躬,但我到那儿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整顿这家公司(日产)。
但霸道总裁的作风,尤其一个外国人对日本人颐指气使,可想而知日本社会对戈恩的态度。尤其是戈恩改革期间触动太多既得利益者,埋下不少隐患。这一切都伴随矛盾不断激化。
事实上,当一个权利达到顶峰,身兼雷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日产汽车会长、社长兼首席执行官,三菱汽车董事长,以及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首席执行官后,独裁作风不可避免会被强化,之后出现以权谋私,一言堂的现象这也是值得反思的一面。
而后戈恩时代,还有谁能坐镇东京平衡好各方利益,把这个联盟继续做下去?随着戈恩的被捕,这个他一手打造的“法日汽车帝国”将面临大的洗牌,估计日法联盟会长时间的陷入内乱,甚至有可能最终解体。
叁
周二午盘,日产的美股股价最深跌0.3%,创年5月下旬以来的十年半新低;日股价格收跌近0.5%,创年6月以来最低。
戈恩被捕后,日产就坐上了过山车,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
年第一和第二财季,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日产汽车将财年的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下调了35%,很可能创下过去11年来最糟糕的全年业绩。
此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5万人,削减10%的产能和产品线,裁员人数约占日产全球员工数的10%。
虽然日产官方把锅甩给车市下行等外部因素,但拉长时间维度看,年这种级别的市场波动并不罕见,因此并不能够充分解释日产营业指标断崖式的下滑。
总的来看,还是由于前期积累的弊病到了年开始总爆发,戈恩时代留下的不仅是雷诺日产三菱这一庞大的汽车联盟,也有一些体制上的弊病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
首先是北美基本盘的崩塌。这其中,戈恩的决策是关键因素。
日产过去的好成绩来自降价及对销售店的各种促销补贴,有了这样的措施后,汽车一时能够卖得很好,但相关措施消失后,汽车的营销也会跟着下来。没了降价、补贴,消费者自然就远离日产了。
一个企业,如果想用短时间把销售做上去,产品的降价、对销售者的补贴确实不能少,但企业手里的钱就那些,不去研发新的产品、不为今后几年、十几年做好铺垫的话,单纯的降价不会带来企业的长久稳定的经营。
日产今天的惨况,很大一部分来自戈恩的经营方式。前几年在美国卖得好,和戈恩一个劲地降价、补贴有着很大的关联。他确实通过这个方式将美国的销量做上去了,但本该用于研发的经费变得严重不足,要知道这些年日产已经没有什么太好的车型推入市场。
而近年来随着油价下跌,北美市场消费偏好往皮卡和SUV转,日产的产品序列更加吃亏。
品牌价值丢失,产品力不足,叠加市场下行,共同导致了日产的基本盘的崩溃。
日产除了以美中日为核心盘布局以外,也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印度、印尼、泰国、俄罗斯等地大规模扩张产能。
但从目前看来可能是过于高估了新兴市场的需求,新兴市场盈利未达预期。
如果说前面两点还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而雷诺-日产-三菱这个联盟里面,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才是最要命的。
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跨国汽车联盟,大都以失败解体而告终,日法联盟可以维系20年也算是个奇迹了。
由于雷诺持有日产40%多的股权,每年日产都需要都给予雷诺巨额分红,甚至导致雷诺合并利润中日产的贡献可以占比到80%。
在戈恩时代,凭借一言九鼎的威望,在全球车市还比较景气的时候,日产大力扩张中国市场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能平衡好各方利益,这种模式尚且还能玩下去,而最近五年日产自己每年利润率都在下滑,还要背着雷诺这个大包袱,日本方面难免心里有意见。
当下的日产称得上是风雨飘摇,却不知而今的领袖能否有20年前拯救公司于水火的戈恩那样的能力?
您还可以在一点资讯、头条号、网易号、天天快报、搜狐号、企鹅号、百度百家、趣头条、财富号、雪球、大鱼号、知乎等平台看到我们。
欢迎转发、转载、点“好看”,商务合作
小趣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