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饮食 >> 新书上架日暮乡关何处是上下册
本书约30万字,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分三个板块。第一,在路上。基本为作者旅行见闻录,但超越“游记”范围。作者身为资深科研工作者,以特殊笔墨向读者展示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人文内涵,记述准确,视角独特,文字精炼但不乏优美,可以为读者提供崭新的“伴游”阅读体会。第二,在影院。主要内容是作者的读后感(书籍)、观后感(电影、戏剧和展览)。作者阅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评论性文章既有深度也有可读性。第三,在家里。主要内容包括女儿的成长记录、家庭琐事以及工作之余的一些思考,风趣幽默中也富有思想性。
内容介绍该书为作者多年来的随笔散文集,分上下两册,共三辑,分别是《在路上》《在影院》和《在家中》。《在路上》呈现的是作者“行万里路”之后的发现和思考,兼具感性和理性,严谨中不乏情感表达。由于视角的多样化和不时闪现的学术韵味,作者坚决拒绝称它们为“游记”。作者喜好观影,《在影院》的文章多为电影“观后感”,也有少量书评以及与职业相关的随笔,在作者“读万卷书”的阅历下,这些文章自有厚度。《在家中》描画生活瞬间,呢喃细语中不乏动人之处。
作者介绍小黑,科研工作者兼文学爱好者。多年来一边发表职业著述,甚丰,累积百余万字,一边以日记体和博客形式积累个人文字,亦甚丰,多篇文字在《北京晚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年恍然醒悟,遂从个人文字中摘取部分,形成第一部散文集《日暮乡关何处是》(上下册),开始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目录查看全部,请下拉另一个梦想(自序)1
第一辑在路上
伊朗行之一:自然景观4
伊朗行之二:历史篇
伊朗行之三:历史篇
伊朗行之四:历史篇
伊朗行之五:宗教篇
伊朗行之六:宗教篇
伊朗行之七:伊朗人及其他49
马拉喀什回忆之一:别具特色的家庭旅馆56
马拉喀什回忆之二:幽深的老城58
马拉喀什回忆之三:马拉喀什人62
马拉喀什回忆之四:民居和饮食67
记德国帕加马博物馆之行70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一80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二85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三88
在巴黎遇到海明威和凡·高94
重返巴黎
又遇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
另一个视角:新冠病毒阴影下的忐忑巴黎行
在佛罗伦萨遇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以及他们的朋友们
重返澳大利亚
匆匆印度行
重返莫斯科
重返罗马
再赴罗马
耶路撒冷7天记
耶路撒冷外一篇:阿姨还是大姐
京都四百八十寺
波恩小城的小旅馆
德国之行新感受
远处的雨
下雨的时候到底该不该跑
蒙古行与童年记忆
斯里兰卡印象
新加坡印象
我的那些国际专家朋友
女性的力量
希腊的尼古拉斯
在绍兴遇到鲁迅先生和他的士人同乡们
庐山的山语云韵老别墅
徽州行——寻访遥远的祖籍
旅途细节
沱江之畔凤凰古城随笔
西安行的收获
漠河:失望和希望
旅途随笔——记我的好友正文
那一个姓“黑”的姑娘
大同行之一:大同老店和老伙计
大同行之二:为你而来
大同行之三:相忘于江湖
第二辑在影院
伊朗电影观后感
过去的时代更美好?——《无问西东》观后感
小镇大社会——《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其实都是套路
穿越的爱情
又是一个夏天——《西小河的夏天》观后感及其他
没人经得住查——《完美陌生人》观后感
其实是江湖女儿——《江湖儿女》观后感
珍贵的社会责任心——《厕所英雄》观后感
年观影盘点:在电影中发展自己、他人和世界
再叛逆,你还是个好学生——《狗十三》观后感
主角、配角或双男主兼意大利色彩——《绿皮书》观后感
从牙叔的牙谈起——《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现在还要不要读《红楼梦》
一羊两寺,探访信仰的一天——兼《撞死一只羊》观后感
矫情的落伍的爱情
种族、性别、阶层和权力鸿沟——《罗马》观后感
都是少年,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少年的你》观后感
作为文学家的吴冠中
年观影盘点及其他
17岁的孩子是魔鬼——《误杀》观后感
也谈贾府初一打醮
小谈形式主义
以母亲为“主角”的自传——《生而有罪》读后感
一个三观“超正”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那些战争中的异想:漫谈《》和《乔乔》
乱世中的科学家和少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年观影盘点
英国怎么了
再见《苔丝》
小凤凰看《天河》
绿色鸡蛋是这样养成的
第三辑在家中
活在珍贵的人间——疫中生活纪事
居家念故乡清明
享受自由:不刮胡子的男人和不戴胸罩的女人
疫中随笔
好友验证
我的家庭塑料袋“零增量”生活小记
外卖小心机
大学入学30周年聚会兼记老同学宣东
给16岁~17岁女儿的一封信
世园会里的埃塞俄比亚雏菊
地球母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夏日里的中秋节
岁月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