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黑兰 >> 德黑兰建筑 >> 政变半年后,我们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驰骋
前几天重新看了一遍《逃离德黑兰》,还是如第一次看时惊心动魄。Tony前往德黑兰帮助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中的六名成员逃离前,需经过伊斯坦布尔办理手续。
第一次看到这一幕时,只当成最普通的一帧,没有丝毫的记忆。这次一看到熟悉的蓝色清真寺轮廓,不免心里有一点温存,只是荧幕中那个黄沙掩盖下的伊斯坦布尔,却跟我所见的不太相同。
电影中的土耳其(图片来自爱奇艺《逃离德黑兰》)
我在飞机上见到的伊斯坦布尔
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都习惯将中东地区标注上战乱,沙漠与黑白袍的符号,再加上去年7月份刚发生的政变,导致我未决定目的地前,脑海里对于土耳其浮出的印象除了那些标签,就是年三比零战胜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中国队。反而是那首埋葬了周传雄爱情的忧郁《蓝色土耳其》以及B站上一条很火的土耳其视频,才让我们最终敲定了年假的行程。
一出机场,一扫在迪拜转机的闷热。伊斯坦布尔机场三步两步便可以见到持枪的士兵与警察,身高基本都一米九以上,中东人棱角分明的脸庞稍微有点冷峻,嵌进脸里的眼睛如探视镜般窥视着每一个行人,小臂挎着的黑色步枪着实让人有点不安——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安全的地区。甚至还没踏进地铁站的时候,见到一个人被五花大绑地架出去,更加深了内心惶恐。好在风趣的保安人员提醒我要注意好自己的行李,才稍稍安放,乘坐着有轨电车,开始在地面上穿越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
以博鲁布鲁姆斯海峡为界,这座城市承载了几千年欧洲文化(以东正教为代表)与亚洲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正面碰撞,最为明显的就是拜占庭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对立而建。在年奥斯曼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后,土耳其就成为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
蓝色清真寺(照片来自网络)
伊斯坦布尔的建筑矮小,精致,除了一些办公楼外,基本不会超过5层。有轨电车在他们中间灵活地穿梭,路面上不时出现的猫狗,以及一亘不变的蓝天,有点像在电影中所见到的欧洲。
居民区照片
去酒店的途中需要转乘地铁。土耳其的轨道交通计费方式是以乘坐线路数量为计费方式,即使你在蓝线只坐了一个站,也需要给3里拉。伊斯坦布尔地铁早在年就进行开挖,早先只行驶马车,在年才开始正式用轨道车进行运营。
伊斯坦布尔地铁
在伊斯坦布尔我们入住的是万豪酒店旗下的TheEdition酒店。作为万豪旗下的潮牌酒店,第一家选址竟然是在伊斯坦布尔,足以证实在精品酒店之父IanSchrager的眼中,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时尚而又精致的城市。
(请忽略那个在倒酒的人,那不是我)
自年在云南旅行一个月后,去一个新的地方更倾向于在那里慢慢地感受生活,即使时间有限,也努力不匆匆而过。在伊斯坦布尔待了一天半,只在城区里如老人般步履瞒珊地行走,离开时才发觉,还是太低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大巴扎
伊斯坦布尔大学
博斯普鲁斯海峡(ByNano)
伊斯坦布尔公园里的落叶
海峡边的恋人(ByNano)
路边行人(ByNano)
在至年期间,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发动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他们从彼时还称为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坦布尔集结出发,踏过安纳托利亚高原,向东进军。时过境迁,现在的土耳其已经成为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共和国。我们虽未能如十字军一般横跨高原直指耶路撒冷,但租车在安纳托利亚的蓝绿海岸边驰骋,不失为一种窥探这个国家的好方式。
5天,我们就开着这辆小现代,
驶过荒漠,高山,海滨,悬崖。
伊兹密尔是我们的自驾起点。从伊兹密尔机场租车开到市区,已是傍晚时分。见证了爱琴海的晚霞以及撸了一顿烤肉,没来得及好好看一下这座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第二天一大清早就驱车出发。
爱琴海晚霞
经过的以弗所与棉花堡亦如国内景点一样人多,且不好彩地遇上了棉花堡的枯水期,离开两个景点还在嘟囔着今天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的时候,却在黄昏时分第一次体会到夕阳高峰飙车的快感。
土耳其的道路状况非常好,虽然不宽,胜在车少,开车的人也极其遵守交通规则,夕阳余晖下,我们在通往天际线的荒漠公路上,最高时速开到了公里,耳边伴随的除了车外飒飒风声,还有从国内带来的音响放起的《seeyouagain》。“高峰的快感”真的“刹那失憾”,那种脱离现实世界的感觉只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进入山谷后天就完全暗下来,心里只想在快点到达目的地。
在路上(ByNano)
费特希耶是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由于时差关系,我们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清醒,晚上9点左右便入睡,没有错过每一天的日出与日落。初冬的土耳其早晨有点冷,可能因为在海边的关系,本来就清新的空气在清晨却像带了点依云水的甜净。
在客栈天台上享用早餐,看着港口密密麻麻排满了帆船,太阳在远处山中慢慢探出头,此时想到的,是杨千嬅《自由行》里——冰岛也有避世的小镇,只是这里不是冰岛。
费特希耶的清晨(ByNano)
我们在土耳其的最后三天,是在地中海边的小城安塔利亚度过。安塔利亚与费特希耶很近,基本处在同一纬度,滨临地中海,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是海口与三亚——费特希耶地形凹进内陆,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所以停满了许多帆船,海水没有那么湛蓝,而在年举办过G20峰会的安塔利亚沿海而建,被称为土耳其最美丽的地区,道路,酒店等基础设施极其完善。我们就像咸鱼一样,在酒店里观山赏海,一到饭点,就翻开土耳其版的LP寻觅美食。
入住的是阿克拉巴鲁特酒店的海景房,一晚不到块人民币(图片来自酒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jz/9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