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关于伊朗的新闻多了些,我也看到一些中文文章在评论伊朗的时局。但是老实说,大部分美国人和中国人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和国情不熟悉,绝大多数人也从来没有去过伊朗,有点猎奇、人云亦云、雾里看花和隔靴搔痒的感觉。本人也不是专家,但至少花了点时间去了解一些关于伊朗的事情,也曾背包游过伊朗。
下面分享一些可能不是广为人知的伊朗情况:
1、伊朗很早就有一部比较西方的宪法。目前在伊朗的政体中,对各宗教和民族的权力分配,还是相对其他中东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来说,比较先进的。比如,伊朗的类似国会的机构里面,专门有给犹太人制定的几个席位。
不要小看这个。一个国家政体的设置,体现了很多东西。
2.伊朗曾经非常富有,也还有可能非常富有。因为伊朗富有石油。
韩国富不富?很富。韩国最富的首尔江南区-就是那个出产GangnamStyle的地方-的主要街道叫什么?叫德黑兰大道。不是巧合,而是70年代很多韩国人去富得流油的伊朗打工,对韩国人来说那时的德黑兰意味着高大上的区域,这条德黑兰大道就是纪念那时候的情况。
不要说70年代经济还没有起飞的韩国外籍劳工了,连美国人那时候都蜂拥而至在伊朗打工,那是伊朗的黄金时刻。
3.伊朗目前的基础建设,比如高速公路和地铁,毫不逊色于中国。在伊朗坐巴士旅行,干净、舒适、快捷、价格很低。德黑兰的地铁,有女性专用车厢,色狼严禁入内。德黑兰不是小城市,人口数量不低,但是地铁通行无阻,高峰时刻也能承受人流。
4.伊朗虽然有严厉的伊斯兰法律和宗教警察,在伊朗人们还是可以上美国的谷歌、Facebook、Twitter,YouTube,而且不需要VPN。不要问我为什么伊朗的毛拉们不去关闭这些。
5.伊朗对伊斯兰世界和非伊斯兰世界最大的一个贡献是诗歌和文学。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当年的波斯文化来支持、传承和推进伊斯兰教(尤其在中亚地区)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可能会限制在阿拉伯半岛,成为一个地区性而不是全球性的宗教。到今天,在伊朗,对诗人和文学的尊重,还是非常高的。
如果你留心近十年的奥斯卡外语奖,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国家电影获奖者中,来自美国意识形态强敌的伊朗产品,占前三位。伊朗的电影风格,有很当代、非政治诉求的《离婚》"Seperaration",也有具有政治意味的作品。令人回味的是,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不是流浪海外的伊朗导演和演员拍摄的,而是现在还居住在伊朗生活的导演-有些也在西方生活过-拍摄的。
这就引到下一个话题:现在的伊朗,是不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为什么还有人居然愿意住在这么一个强权政治、神权高于一切、老人干政、高度通货膨胀(前几年通货膨胀率高达50%)的国家呢?
6.前面讲,伊朗其实可以继续富有,因为伊朗有石油。伊朗的中产阶级,在60-80年代,尤其是两伊战争爆发前,比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富有的多。到现在,伊朗还是有一批家底扎实的中产阶级,不管他们的钱是来自以前的积蓄,还是在新政权后崛起的,反正他们不缺钱。
这些中产阶级,如果是上了60岁以上的,多半在海外特别是美国留过学,说得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再加上可以全方位不用爬墙上美国的网站,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门儿清。
他们的孩子,或者现在30-45岁的中年人,基本也都是现在国内的好大学(尤其是德黑兰大学)读完本科,立马就去美国留学。去斯坦福、伯克利这样大学读书的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西方世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黑洞,他们也没有必要有强烈的反美情绪。
伊朗的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这个命了。目前从伊朗申请美国学生签证读书,几乎是每个有点志向的伊朗大学生和职业白领的愿望,但是就像中国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样,美国需要这些申请人出具比较高的存款证明和经济担保,以及毕业后马上回到伊朗的种种文件。一般人对此只能望洋兴叹。(但是人家还是可以随便上网闲逛,不出国也可以。。。别不服。。。)
7、海外尤其是高科技和房地产领域,积聚了相当比例的重量级伊朗裔美国人。因为伊朗承认双重国籍-又是一个可以说非常独特的地方-很多伊朗裔美国人(或者美籍伊朗人)同时持有伊朗国籍和美国国籍,可以自由进出这两个至今还没有恢复外交关系(伊朗驻美国没有大使馆,是请巴基斯坦驻美大使馆代办;美国前驻伊朗大使馆,是伊朗定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伊朗地图上注明为“间谍之窝”)的国家。
这些重量级伊朗裔美国人有哪些?略为列表一下:
*新任UberCEODaraKhosrowshahi(此前他已经做到ExpediaCEO)
*eBay创始人PierreMoradOmidyar
*Oracle联合创始人BobMiner
*OmidKordestani:ExecutiveChairmanofTwitterandpreviouslyChiefBusinessOfficerofGoogle
更多名单请见: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1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