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伊朗游记我心中的德黑

发布时间:2019/11/20 13:07:34   点击数:

我现在仍然挂念着德黑兰,挂念着那暖春的沐浴着阳光的伊朗大地。——日记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以短段的形式叙述我在德黑兰的所见所闻,那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惊奇,也是对于和平的期望。

·伊朗游记视频

(1):我站在Fudy山上,望着德黑兰的白天,我看到了花花绿绿的大楼,我看到了匆匆忙忙的车流,我看到远处的群山,我甚至看到了雪山之巅。——这不是我的异想,而是当我站在Fudy山丘,那些映入眼帘的,再也不是摇摇欲坠的波斯围墙,而是一个正在走向繁荣之路的伊朗;

(2):当我站在一群穆斯林教徒之间,我并没有感受到隔阂,我没有感受到恐惧,我只看到了一群人也走在穿行的商业街上,周围挂着的是手工制成的布料,有一些人在卖伊朗的传统香料,就像那位伊朗作家写的一样:“无论在哪个宗教中,你总能找到一些极端主义者。”我看着那个伊朗男人怀中的布料,那不是YouTub上恶搞视频中的炸弹,而是传统的/优美的伊朗布料,我看着他们,他们也望着我这个黄种人,我微笑,他们也微笑;

(3):我去过洛杉矶,洛杉矶的西边也有这样的风景,六个电塔耸立在沙漠中,让我想起了西部的拓荒者,在加州的风尘中,他们站住了脚跟。然而在遥远的神秘波斯,我也无意中看到了一个耸立在平原之上的电塔,我看着它,再看看远处的群山,看看天边的夕阳,我似乎明白了伊朗人的坚强与自尊,这是一种生命本身就所具有的不屈,一种在困境中仍然挺立的自信。

(4):在每一个伊朗人的心中都有着三种颜色:白色,红色与蓝色。白色代表着对于信仰的圣洁,红色代表着伊朗人的自信与坚毅,而蓝色则代表着处事泰然。我第一次坐伊朗的地铁是在德黑兰中央地铁站,我看着一列列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地铁缓缓驶进,那地铁上的人和纽约的地铁并没有任何区别,有的人穿着西装,有着人穿着短袖,有的人在玩手机,有的人在直视窗外,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有着种种文化差异,伊朗人也仍然如同大部分人一样,在为着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奔波操劳。

(5):伊朗人怎么样?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热情。即使至今伊朗的人们还是对历史怀着保守的情怀,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于大千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第三天,我在伊朗第71路旁迷路,当我想去向路人询问,却没有人听得懂英文,但是出于让人赞叹的热情,那个伊朗男人朝他的餐馆里喊了几句,便有两个波斯女生走了出来,示意我她们听得懂英文。当我向她们询问道路的时候,她们却示意我可以上车,她们可以载我一程。在美国待了三年的我从来没有享受过这般的热情洋溢。下车时,我问她们可以拍张照片吗,她们随机摆出了笑容。

(6):我还曾遇到过一群伊朗的老太太们,他们正坐在街中央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其中几个人端着茶杯。我走上前去问她们我是否可以拍张照片,她们却回绝了我的请求,理由则是类似于“都一把年纪了”。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坐在异国的街头和一群异国的老人聊天,但这也发生了,最让我惊奇的是,其中一位穆罕穆德姓的老太太在我即将离开时掏出了一台伊朗牌的手机,问我有没有Facbook账号,过了两天,她发来了一张她们的合照,那是年的伊朗。

由于照片实在不多,我待的时间也不长,文章的长度已经达到了巅峰,在这里我也表示歉意。但是我真诚地希望,有一天,各位也可以去到伊朗,去到德黑兰,看看那里的人,那里的景。能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更是一种包容,一种对于不同种族的理解。

我一直不同意对于文化的分层,在我看来,文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群人类的精髓与来源,文化的意义早已超过了表层,更代表着人类璀璨的文明历史。——CPTO受访者杰拉德·罗德拉斯GrardRodras(西班牙)

CPTOJakChn版权所有?

CPTO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市中科医院
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gkairui.com/dhlys/946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